中国在驾驭气候-贸易关系中的国际作用

照片。中国上海 | Hanny Naibaho, Unsplash
下载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际,在埃及举行的COP27会议和印度尼西亚举行的G20峰会之前,本报告探讨了中国可以解决气候变化和贸易之间关系的政策选择,以通过伙伴关系获得全球净零过渡的好处。
作者重点关注四个优先领域:在贸易和投资协定中推进国际气候外交;推进具有发展共同利益的国际碳定价议程;通过 "一带一路 "倡议扩大气候投资和供应链;以及通过气候俱乐部深化国际发展合作。
对中国的政策建议
- 中国可以在多边、诸边和双边层面加强气候贸易外交活动,包括在重振世界贸易组织下的《环境产品协议》谈判中发挥领导作用,并加快与欧盟的外交活动,以批准和实施欧盟-中国全面投资协定。
- 中国可以加强与世贸组织和G20的政策协调,讨论欧盟提出的碳边境调整机制的贸易影响,同时推进碳定价的国际合作,主要是通过碳价格下限。
- 中国新的国际发展合作机制--第三方市场合作,可以支持BRI投资者通过考虑气候相关的风险,加快煤厂的提前退役,并通过兑现绿色BRI承诺,主要在印度尼西亚和南非扩大对可再生能源以及适应性和复原力的投资。
- 为了促进G20-G7的合作,中国和德国可以在G7提议的气候俱乐部中担任联合主席的角色,鼓励通过国家平台为金砖国家的公正能源转型提供资金,发挥高等教育部门的作用,加强对低碳技术的联合研究,并加快国内工业去碳化的议程。
- 更加关注气候行动的健康共同利益,是说服气候俱乐部成员优先发展碳定价和逐步取消化石燃料补贴的关键论据,同时也证明了可能因CBAM和采用绿色补贴支持低碳贸易竞争力而产生的贸易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