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cie Qian Xia写道,如果不承认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和大国的双重身份,就不能充分理解中国的气候外交。从站在国际气候谈判的边线,到在实现净零排放和气候复原力的竞赛中领先,中国日益增长的气候领导力是建立在其渴望的负责任的大国角色之上。在未来,中国的气候外交将需要有效地连接国内政策制定、双边气候合作和多边气候谈判。

"你必须非常认真地活着,活着是最真实、最美丽的事情",最浪漫的诗人之一纳兹姆-希克迈特-冉写道。人类的生存危机--气候变化,使国际气候合作的严肃性以及世界上最重要的行为体之一--中国的气候外交参与的意义凸显出来。

对中国在国际气候治理中的作用的表面解读,往往充满了一种简单化的观点,即过度批评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或者低估了中国为履行《巴黎协定》所做的承诺,同时对中国的崛起是否会引起一个负责任的国际行为者进行评判。这些对中国气候外交的浅薄观察,根植于毫无根据的成见和偏见,掩盖了中国身份的复杂性,以及它对中国多层面气候外交的影响方式。

抓住中国身份的复杂性对于理解中国气候外交的走向以及中国可能采取的措施以驾驭地缘战略竞争的时代至关重要,在这个时代,气候外交对于处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具有新的紧迫性。

中国的身份悖论

这是一个普遍承认的事实。气候变化是人为的;它具有深刻的人性和内在的背景。就中国而言,中国气候外交的发展和方向是以中国独特的双重身份为基础的:一方面,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对国际事务的影响越来越大。这种双重性已经渗透到中国的气候行动中;对中国来说,解决气候危机既是一个国内问题,也是一个外交问题,两者不能割裂开来。

联合国通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对各国进行分类,使用人类发展指数(HDI),这是一个评估人类发展三个基本方面长期进展的综合措施:健康长寿、获得知识和体面的生活水平。人类发展指数声称,人和人的能力应该是评估一个国家发展的最终标准,而不仅仅是经济增长。最新的数字是 中国的HDI值为0.761 2019年,中国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评估的189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85位;这一数字将中国归类为发展中国家,并使中国处于高人类发展类别中。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与该国很大一部分人口仍然容易陷入贫困的事实有关。根据世界银行,国家可以分为四个收入组别:低收入、中下收入、中上收入和高收入国家。收入是用人均国民总收入(GNI)来衡量的,以美元为单位,用世界银行阿特拉斯法从当地货币转换过来。以人均国民总收入(GNI)在 2020年为10,550美元, 根据世界银行的分类,中国目前被列为中上收入国家,这表明中国不能避免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传统发展挑战,虽然中国经济正在适应新的低碳增长模式,但这需要中国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找到一个综合点。

协商经济和环境之间的紧张关系,使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重新回到世界舞台的前台和中心。中国的大国地位是经济富足和政治威望的结合体。中国在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实力已在许多部门和领域留下了足迹。一个不断扩大的领域是中国在空间科学以及空间外交的探索和参与方面的大量投资。2003年,中国是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将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也是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成功将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在2021年将航天器降落在火星上.

中国不仅是五常--联合国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的成员,对联合国的决议和决定有否决权,而且,很多人不知道,中国是第一个 签署《联合国宪章》1945年6月26日,在旧金山会议上。中国被授予 "第一个签署《联合国宪章》的荣誉",以表彰中国在其动荡的历史中 "长期抗击侵略"。这个 "第一 "强调了中国对其在联合国中的作用的认识,以及对1945年后世界秩序建立过程中的目的和血统的认识,与通常的误解相反,中国尊重并重视包容性的多边规则和机构。

中国的气候外交战略

中国的大国地位的提升并不妨碍它应对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发展挑战,它的双重身份已经并将继续影响中国的气候外交战略,表现在中国的微妙平衡行为上,一方面,作为一个大国,中国越来越多地承担起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学习的同时也在行动。

中国的气候领导外交在过去十年中得到了巩固,其基础是其渴望的负责任的大国角色。从站在国际气候谈判的边线上,到领导实现净零排放和气候复原力的竞赛,中国的气候雄心在中国与欧盟加强气候变化接触的外交努力中显得尤为有力。在这一转变中,中国致力于与欧盟建立气候协同效应。

欧盟在中国的气候外交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一个雄心勃勃的领导愿望支撑着中国和欧盟的气候外交。在履行《巴黎协定》方面,欧盟和中国有着相似的愿景。欧盟的目标是到2050年实现气候中立,而中国则承诺到2060年实现气候中立。中国向更绿色的发展模式转型需要在技术发展和能力建设方面进行合作,并学习欧盟的最佳做法。以多边主义的名义促进外交伙伴关系是中国气候外交的宗旨之一。

中国愿意承担更多的气候行动责任是由其发展中国家的属性所决定的,中国的气候外交也关系到中国对中国人民日常生活的责任,包括确保清洁空气和淡水。中国气候行动的这一方面也包含在中国通过成为全球南方的有效领导者而加强国际气候合作的愿景中。在中国2021年提交给《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最新国家确定贡献(NDC)中,中国表示,它将 "继续推动和加强合作,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包括非洲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中国将探索更有效地利用中国南南气候合作基金,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这一愿景体现在中国与77国集团的战略联盟中,该集团是所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中的一个大型谈判集团。

总结

中国的大国地位的上升往往模糊了中国外交的意图和本质。如果不对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和大国的双重身份进行评估,就无法充分理解中国的气候外交。在COP27会议之前的短期内,以及在向自身现代化过渡的长期内,中国将需要有效地沟通国内政策制定、双边气候合作和多边气候谈判。

气候外交不应该被政治化为一场赢家通吃的游戏,也不应该被少数国家所垄断。相反,它应该由对人类状况的共同关注所推动。如果没有真正的团结,国际气候外交将是在建造沙堡,总是随着地缘政治环境的变化而倒塌。中国将需要继续践行气候宣言,推动国际气候合作,这不仅是为了确定自己是一个有抱负的负责任的大国,也是为了进一步培育人类和自然之间的互惠和相互尊重的关系。


本文首次发表于 LSE IDEAS.它只表达了作者的观点,而不是中国展望论坛、LSE IDEAS、格兰瑟姆研究所或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立场。

与LSE的格兰瑟姆研究所保持联系
注册我们的新闻简报,获得最新的分析、研究、评论和即将发生的事件的细节。